你还有未签合同    立即前往    稍后再说

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

未注册的手机,验证后即完成注册

获取验证码

登   录

登录表示同意《金英杰用户使用协议》

其他登录

     

注册金英杰账号

请输入符合要求的密码

获取验证码

完成

会员需知

恭喜您成为金英杰会员,您将享有如下权益:

  • 观看,下载免费网课
  • 加入教辅QQ群
  • 在线学习直播课程
  • 在线购买图书、学习包
  • 电话咨询面授班次
  • 关注金英杰微信公众号
  • 收听、下载金英杰喜马拉雅音频电台课件
  • 随时随地登录金英杰移动端

金英杰医学

中医执业医师

全国
  首页 > 中医执业医师 > 备考之路 > 资讯详情

中医中西医历年高频考点100条!

来源:金英杰山西校区       点击数:1795      更新时间:2022-02-27

本文由金英杰中医项目研究院专业团队老师特别整理输出!

全文干货满满,建议大家提前收藏~

1.病、证、症的概念:

病,是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。

证,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。

症,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、孤立的现象。

2.阴阳互根互用:阴阳互根,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,具有相互依存,互为根本的关系。“孤阴不生,独阳不生”,“阴阳离决,精气乃绝”。阴阳互用,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、促进和助长的关系。“阴在内,阳之守也;阳在外,阴之使也”。

3.五体的阴阳属性:皮肉为阳中之阳,筋骨为阳中之阴,皮肤为阳中之阳,肌肉为阳中之阴,筋为阴中之阳,骨为阴中之阴。

4.五行的母子相及:即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。

母病及子:母行虚弱一子行虚弱一母子俱虚。

子病及母:(1)子病犯母:子行亢盛——母行亢盛——子母亢盛。

(2)子母俱虚:子行虚弱——母行不足——子母俱不足。

(3)子盗母气:子行亢——损伤母行——子盛母衰。

5.按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基本治疗原则是:“虚则补其母,实则泻其子”。治法是:滋水涵木法、益火补土法、培十生金法、金水相生法。

按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基本治疗原则是:抑强扶弱。治法是:抑木扶土法、培土

制水法、佐金平木法、泻南补北法。

6.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:化生和贮藏精气。“五脏者,藏精气而不泻也,故满而不能实”。脏病多虚;五脏宜补。

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:受盛和传化水谷。“六腑者,传化物而不藏,故实而不

能满也”。腑病多实;六腑宜泻。

7.五脏的生理功能

心的生理功能:主血脉;藏神(主神明或主神志)。生理特性:心为阳脏,主通明;心气下降。

肺的生理功能:主气司呼吸;主行水;朝百脉,主治节。生理特性:肺为华盖;肺为娇脏;肺气宣降。

脾的生理功能:“主运化;主统血。生理特性:脾气上升;喜燥恶湿;脾为孤脏。

肝的生理功能:主疏泄;主藏血。生理特性:肝为刚脏;肝气升发。

肾的生理功能:藏精,肾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;主水;主纳气。生理特性:主蛰守位;肾气上升。

8.胆又称“中精之府”“中正之官”“奇恒之腑”,主要的功能有:贮藏和排泄胆汁;主决断。

胃的主要生理功能:主受纳水谷;主腐熟水谷。生理特性:胃气下降;喜润恶燥。

胃为“水谷气血之海”,“五脏六腑之海”。

小肠的生理功能:主受盛化物;主泌别清浊;小肠主液。

大肠的生理功能:主传化糟柏;大肠主津。

膀胱的生理功能:汇聚水液;贮存和排泄尿液。

9.肾为生气之根;脾胃为生气之源;肺为生气之主。

10.气为血之帅:气能生血、行血、摄血;血为气之母:血能养气、载气。

气能生津、行津、摄津,津能生气、载气。

11.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

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:风性轻扬开泄,易袭阳位;风性善行面数变;风性主动:风为百病之长。

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:寒为阴邪,易伤阳气;寒性凝滞;寒性收引。

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:暑为阳邪;暑性升散,易扰心神,易伤津耗气;暑多夹

湿。

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:湿为阴邪,易伤阳气;湿性重浊;湿性黏滞,易阻气机;湿性趋下,易袭阴位。

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:燥性干涩;燥易伤肺。

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:火热为阳邪,其性燔灼趋上;火热易扰心神;火热易伤津耗气;火热易生风动血;火邪易致疮痈。

12.疠气的致病特点:发病急骤,病情危笃;传染性强,易于流行;一气一病,症状相似。

13.七情影响脏腑气机: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惊则气乱。思则气结。

14.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:

疼痛:多表现刺痛,固定不移,夜间尤甚,拒按。

肿块:瘀血积于皮下或体内则可见肿块,肿块部位固定。

出血:血色紫暗,夹有血块。

色紫黯:一是面色紫黯,口唇、爪甲青紫等;二是舌质紫黯,或舌有瘀斑、瘀点等。可出现肌肤甲错,脉涩或脉结代等。

15.虚实真假:

①真实假虚:指病机本质为“实”,但表现出“虚”的假象。大多是因邪气亢盛,结聚于内,阻滞经络,气血不能外达所致。故真实假虚又称为“大实有赢状”。如因瘀血内阻而出现的妇女崩漏下血等。

②真虚假实:指病机本质为“虚”,但表现出“实”的假象。大多是因正气虚弱,脏腑经络之气不足,推动无力所致,故真虚假实证又称为“至虚有盛侯”。如脾气虚弱,运化无力之食少脘腹胀满;气血亏损,血海空虚之女子经闭等。

16.失神:分为了正虚失神和邪盛失神。正虚失神是精亏神衰的表现;邪盛失神是邪盛神乱的表现。

假神:指久病、重病患者,精气本已极度衰竭,而突然一时间出现某些神气暂时

“好转”的虚假表现。是脏腑精气极度衰竭的表现。

17.五色主病:青色主寒证、气滞、血瘀、疼痛和惊风。赤色主热证,亦见于戴阳证。黄色主虚证、湿证。白色主虚证、寒证、失血证。黑色主肾虚、寒证、水饮、瘀血、疼痛。

18.发白伴有耳鸣、腰酸者 属肾虚。小儿发结如穗,枯黄无泽,伴面黄肌瘦多见于疳积。

19.目的脏腑分属:瞳仁属肾,称为“水轮”;目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,称为“血轮”;黑珠属肝,称为“风轮”;白睛属肺,称为“气轮”;眼胞属脾,称为“肉轮”

20.瞳孔散大见于颅脑损伤、出血中风病等;瞳孔缩小见于川乌、草乌、有机磷类农药及吗啡、氯丙嗪等药物中毒。

21.口唇呈樱桃红色为煤气中毒;人中满唇反为脾气将绝。

22.斑是指皮肤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,平摊于皮肤,摸之不碍手,压之不裉色者。疹指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粟粒状疹点,高出皮肤,抚之碍手,压之裉色者。

23.新病音哑或失音多属实证,即“金实不鸣”。久病音哑或失音多属虚证,即“金破不鸣”。

25.谵语:指神识不清、语无伦次、声高有力的症状。

郑声:指神识不清,语言重复,时断时续,语声低弱模糊的症状。

独语:指自言自语,喃喃不休,见人语止,首尾不续的症状。

26. 咳声短促,呈阵发性、痉挛性,连续不断,咳后有鸡鸣样回声,并反复发作者,称为顿咳(百日咳),多因风邪与痰热搏结所致,常见于小儿。

咳声如犬吠,伴有声音嘶哑,吸气困难,是肺肾阴虚,疫毒攻喉所致,多见于自喉。

27. 呕吐呈喷射状者多为热扰神明;朝食暮吐、暮食朝吐者为胃反,多属脾胃阳虚证;口干欲饮,饮后则吐者为水逆,多属饮邪停胃,胃气上逆所致。

28.大便泄泻臭如败卵,或夹未消化食物,矢气酸臭者多为伤食;尿甜并散发烂

苹果气味者多属消渴病;病室有蒜臭气味多见于有机磷中毒。

29.失眠:(1)不易入睡,甚至彻夜不眠,兼心烦不寐多见于心肾不交。(2)

睡后易醒,不易再睡多见于心脾两虚。(3)睡眠时时惊醒,不易安卧多见于胆郁痰扰。(4)夜卧不安,腹胀嗳气酸腐多为食滞内停。

30.哮病的辨证论治:

冷哮证一治法:宣肺散寒,化痰平喘;方药: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。

热哮证一治法:清热宣肺,化痰定喘;方药: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。

寒包热哮证一治法:解表散寒,清化痰热;方药: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。

风痰哮证一治法:祛风涤痰,降气平喘;方药:三子养亲汤。

虚哮证一治法:补肺纳肾,降气化痰;方药:平喘固本汤。

肺脾气虚证一治法:健脾益气,补土生金;方药:六君子汤。

肺肾两虚证一治法:补肺益肾;方药: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。

31. 肺痨的辨证论治:

肺阴亏损证一治法:滋阴润肺;方药:月华丸。

虚火灼肺证一治法∶滋阴降火;方药∶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。

气阴耗伤证一治法∶益气养阴;方药∶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。

阴阳两虚证一治法∶滋阴补阳;方药∶补天大造丸。

32.心悸的辨证论治∶

心虚胆怯证一治法∶镇惊定志,养心安神;方药∶安神定志丸。

心血不足证一治法∶补血养心,益气安神;方药∶归脾汤。

心阳不振证一治法;温补心阳,安神定悸;方药;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。

水饮凌心证一治法∶振奋心阳,化气行水,宁心安神;方药∶苓桂术甘汤。

阴虚火旺证一治法∶滋阴清火,养心安神;方药∶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。

瘀阻心脉证一治法∶活血化瘀,理气通络;方药∶桃仁红花煎。

痰火扰心证一治法∶清热化痰,宁心安神;方药∶黄连温胆汤。

33.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,其则胸痛彻背,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,轻者仅感胸闷窒,呼吸欠畅,重者则有胸痛,严重者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。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,病位在心,涉及肝、肺、脾、肾等脏。

34.头为诸阳之会,手足三阳经均循头面,厥阴经亦上会于颠顶,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,头痛之部位亦不同。大抵太阳头痛,在头后部,下连于项;阳明头痛,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;少阳头痛,在头之两侧,并连及于耳;厥阴头痛则在颠顶部位,或连目系。

35.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,晕是指头晕其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。二者常 同时并见,故统称为"眩晕"。

36.中风的辨证论治∶

急性期-中经络∶

风痰瘀阻证一治法∶息风化痰,活血通络;方药;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前。

风阳上扰证一治法∶平肝潜阳,活血通络;方药∶天麻钩藤饮。

阴虚风动证一治法∶滋阴潜阳,息风通络;方药∶镇肝熄风汤。

急性期-中脏腑∶

阳闭证一治法∶清肝息风,豁痰开窍;方药∶羚羊角汤合安宫牛黄丸。

阴闭证一治法∶豁痰息风,辛温开窍 ;方药∶涤痰汤合苏合香丸。

脱证(阴竭阳亡)一治法∶回阳救阴,益气固脱;方药∶参附汤合生脉散。

恢复期和后遗症期∶

风痰瘀阻证一治法∶搜风化痰,行瘀通络;方药∶解语丹。

气虚络瘀证一治法∶益气养血,化瘀通络;方药∶补阳还五汤。

肝肾亏虚证一治法∶滋养肝肾;方药∶左归丸合地黄饮子。

37.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。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,其则仆倒,不省人事,强直抽搐,口吐涎沫,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为特征,移时苏醒,一如常人为特征。发作前可伴眩晕、胸闷等先兆,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。病理因素主要有风、火、痰、瘀,又以痰为重要。

38.胃痛的辨证论治∶

寒邪客胃证一治法∶温胃散寒,行气止痛;方药∶香苏散合良附丸。

饮食伤胃证一治法∶消食导滞,和胃止痛;方药∶保和丸。

肝气犯胃证一治法;疏肝解郁,理气止痛;方药;柴胡疏肝散。

湿热中阻证一治法∶清化湿热,理气和胃;方药∶清中汤。

瘀血停胃证一治法∶化瘀通络,理气和胃;方药∶失笑散合丹参饮。

胃阴亏耗证一治法∶养阴益胃,和中止痛;方药∶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。

脾胃虚寒证一治法∶温中健脾,和胃止痛;方药∶黄芪建中汤。

39.呕吐的辨证论治∶

外邪犯胃证一治法∶疏邪解表,化浊和中;方药∶藿香正气散。

食滞内停证一治法∶消食化滞,和胃降逆;方药∶保和丸。

痰饮中阻证一治法∶温中化饮,和胃降逆;方药∶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。

肝气犯胃证一治法∶疏肝理气,和胃降逆;方药∶四七汤。

脾胃气虚证一治法∶健脾益气,和胃降逆;方药∶香砂六君子汤。

脾胃阳虚证一治法∶温中健脾,和胃降逆;方药∶理中汤。

胃阴不足证一治法∶滋养胃阴,降逆止呕;方药∶麦门冬汤。

40.腹痛的辨证论治∶

寒邪内阻证一治法∶散寒温里,理气止痛;方药∶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。

湿热壅滞证一治法∶泄热通腑,行气导滞;方药∶大承气汤。

饮食积滞证一治法∶消食导滞,理气止痛;方药∶枳实导滞丸。

肝郁气滞证一治法∶疏肝解郁,理气止痛;方药∶柴胡疏肝散。

瘀血内停证一治法∶活血化瘀,和络止痛;方药∶少腹逐瘀汤。

中虚脏寒证一治法∶温中补虚,缓急止痛;方药∶小建中汤。

41.痢疾的辨证论治∶

湿热痢一治法∶清肠化湿,调气和血;方药∶芍药汤。

疫毒痢一治法∶清热解毒,凉血除积;方药∶白头翁汤。

寒湿痢一治法∶温中燥湿,调气和血;方药∶不换金正气散。

阴虚痢一治法∶养阴和营,清肠化湿;方药∶驻车丸。

虚寒痢一治法∶温补脾肾,收涩固脱;方药∶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。

休息痢一治法∶温中清肠,调气化滞;方药∶连理汤。

42.黄疸的辨证论治∶

阳黄∶

热重干湿证一治法∶清热通腑,利湿退黄;方药∶茵陈蒿汤。

湿重于热证一治法∶利湿化浊运脾,佐以清热;方药∶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。

胆腑有热证一治法∶疏肝泄热,利胆退黄;方药∶大柴胡汤。

疫毒炽盛证(急黄)一治法∶清热解毒,凉血开窍;方药∶《千金》犀角散加味。

阴黄∶

寒湿阻遏证一治法∶温中化湿,健脾和胃;方药∶茵陈术附汤。

脾虚湿滞证一治法∶健脾养血,利湿退黄;方药∶黄芪建中汤。

43.积证是以腹内结块,或痛或胀,结块固定不移,痛有定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

病证。病理因素∶以血瘀为主。

44.水肿的辨证论治∶

阳水∶

风水相搏证一治法∶疏风清热,宣肺行水;方药∶越婢加术汤。

湿毒浸淫证一治法∶宣肺解毒,利湿消肿;方药;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。

水湿浸渍证一治法∶运脾化湿,通阳利水;方药∶五皮饮合胃苓汤。

湿热壅盛证一治法∶分利湿热;方药∶疏凿饮子。

阴水∶

脾阳虚衰证一治法∶健脾温阳利水;方药∶实脾饮。

肾阳衰微证一治法∶温肾助阳,化气行水;方药∶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。

瘀水互结证一治法∶活血祛瘀,化气行水;方药∶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。

45.咳血的辨证论治∶

燥热伤肺证一治法∶清热润肺,宁络止血;方药∶桑杏汤。

肝火犯肺证一治法∶清肝泻火,凉血止血;方药∶泻白散合黛蛤散。

阴虚肺热证一治法∶滋阴润肺,宁络止血;方药∶百合固金汤。

46.十二经脉分布规律∶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、少阳在中、太阳在后;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、厥阴在中、少阴在后。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、太阴在中、少阴在后,至内踝上8寸以上,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。

47.头痛的选穴

主穴∶百会、风池、太阳、合谷、阿是穴

48.面痛的选穴

主穴∶四白、攒竹、合谷、地仓、太冲、内庭、下关

49.痹证的配穴∶行痹配隔俞、血海;痛痹配肾俞、关元;着痹配阴陵泉、足三里;热痹配大椎、曲池。另可根据疼痛的部位循经配穴。

50.坐骨神经痛的选穴-主穴

足太阳经证∶承山、昆仑、腰夹脊、委中、秩边

足少阳经证∶腰夹脊、环跳、丘墟、悬钟、阳陵泉

51.中风-中经络

治法∶疏通经络,醒脑调神。取督脉、手厥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。

主穴∶水沟、内关、三阴交、极泉、尺泽、委中。

52.中风-中脏腑

闭证治法∶平肝息风,醒脑开窍。取督脉、手厥阴和十二井穴为主。

闭证主穴∶十二井、水沟、太冲、丰隆、劳宫

脱证治法∶回阳固脱。以任脉经穴为主。

脱证主穴∶关元、神阙

53.眩晕的选穴

实证-主穴∶百会风池太冲内关

虚证-主穴∶肝俞 肾俞 百会足三里风池

54.不寐的选穴

主穴∶三阴交、照海、百会、神门、申脉、安眠

55.不寐的配穴∶心脾两虚配心俞、脾俞;心肾不交配太溪、肾俞;心胆气虚配心俞、胆俞;肝火扰神配行间、快溪;脾胃不和配足三里、内关;噩梦多配历兑、隐白;头晕配风池、悬钟;重症不寐配夹脊、四神聪。

56.感冒的治法∶祛风解表。取手太阴、手阳明经穴及督脉穴。

主穴∶列缺、合谷、风池、大椎、太阳。

57.胃痛的治法∶和胃止痛。取胃的募穴、下合穴为主。

主穴∶足三里、中院、内关。助记∶三中内

58.便秘的选穴

主穴∶天枢、大肠俞、上巨虚、支沟

配穴∶热秘配曲池、内庭;气秘配太冲、中院;冷秘配神阙、关元;虚秘配足三 里、脾俞、气海,兼阴伤津亏者加照海、太溪。 

59.落枕的选穴

主穴∶天柱、后溪、悬钟、外劳宫、阿是穴

60.痛经实证

治法∶行气活血,调经止痛。取任脉、足太阴经穴为主。

主穴∶三阴交、次醪、中极、地机、十七椎

痛经虚证

治法∶调补气血,温养冲任。取任脉、足太阴、足阳明经穴为主。

主穴∶三阴交、关元、足三里、十七椎

61.遗尿治法∶调理膀胱,温肾健脾。取任脉、足太阴经穴及膀胱的背俞穴、募穴为主。

主穴∶膀胱俞、中极、三阴交、关元

62.耳鸣耳聋实证主穴∶听会、露风、中渚、侠溪。

虚证主穴∶听宫、露风、太溪、肾俞。

63.牙痛主穴∶合谷、颊车、下关。

配穴∶风火牙痛配外关、风池;胃火牙痛配内庭、二间;虚火牙痛配太溪、行间。背痛配天宗。

64.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。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,红肿疼痛(少数初起皮色不变),结块范围多在6~9cm左右,发病迅速,易肿、易脓、易溃、易敛,或伴恶寒、发热、口渴等症状。

65.颈痈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。俗称痰毒,又称时毒。特点∶多见于儿童,冬春易发,初起时局部肿胀、灼热、疼痛而皮色不变,结块边界清楚,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状。

66.发是病变范围较痛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。特点∶ 初起无头、红肿蔓延成片,中央明显,四周较淡,边界不清,灼热疼痛,有的3~5日后中央色褐腐溃,周围湿烂,全身症状明显。常见的有∶发于结喉处的锁喉痛,生于臀部的臀痈,生于手背部的手发背,生于足背的足发背。

67.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,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。特点∶病起突然,恶寒发热,局部皮肤忽然变赤,色如丹涂脂染,掀热肿胀,边界清楚,数日内可逐渐痊愈,但容易复发。

68.乳汁郁积是乳痈*常见的原因。乳痈多见于产后3~4周的哺乳期妇女。

69.乳痈的外治法∶成脓脓肿形成时,应在波动感及压痛*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。切口应按乳络方向放射性切开,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。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。

60.乳癖即西医的乳L腺生病。特点∶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,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增情志变化密切相关。乳房肿块大小不等,形态不一,边界不清,质地不硬,活动度好。好发干 25~45岁的中青年妇女。乳癖是*常见的乳房疾病。

61.乳核是发生在乳房部*常见的良性肿瘤。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。特点∶好发于20~25岁青年妇女,乳中结核,可单个,可多个。直径0.5~5厘米之间形如丸卵,边界清楚,质地坚实,表面光滑,推之活动。与月经无关(乳癖与情绪及月经周期密切相关)

62.乳岩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、无热、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,推之不移,表面不光滑,凹凸不平,或浮头溢血,晚期溃烂,凸如泛莲。是女性*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。多发于40~60岁女性。相当于乳腺癌。无生育史或无哺乳史的妇女;月经过早来潮或绝经期愈晚的妇女;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,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。男性乳腺癌较少发生。

63.气樱的临床表现∶初起时无明显不适感,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,腺体表面较平坦,质软不痛,皮色如常,腺体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。(随情志波动而增减,是气瘦**的特点)

64.肉瘦瘿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腺瘤或囊肿,属甲状腺的良性肿瘤。特点∶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,柔韧而圆,如肉之团,随吞咽而上下移动,发展缓慢。

65.瘦病坚硬如石不可移动者,称为石瘦。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癌。特点∶结喉两侧结块,坚硬如石,高低不平,推之不移。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。诊断∶甲状腺同位素 131I扫描,显示为凉结节(或冷结节)治疗∶石瘿是恶性肿瘤,一旦确诊,宜早期手术切除。

66.脂瘤是皮肤间出现圆形质软的肿块,中央有粗大毛孔,可挤出有臭味的粉渣样物。

67.血瘤相当于西医的血管瘤,常见的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。血瘤是指体表血络扩张,纵横丛集而形成的肿瘤。其特点是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暗紫,或呈局限性柔轻肿块,边界不清,触之如海绵状。

68.肉瘤发于皮里膜外,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。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。特点∶软似绵,肿似馒,皮色不变,不紧不宽,如肉之降起。多见干成年女性,可发于身体各部,好发于肩、背、腹、臀及前臂皮下。大小不一,边界清楚,皮色不变,生长缓慢,触之柔软,呈扁平团块状或分叶状。

69.白屑风因皮肤油腻(油性皮肤),出现红斑,覆有鳞屑而得名,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。特点∶头发、皮肤多脂发亮,油腻,瘙痒,出现红斑白屑,脱而复生。以青壮年为多,乳儿期亦有发生。

70.牛皮癣的皮损特点∶皮损多是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,剧烈瘙痒,搔抓后皮损肥厚,皮沟加深,皮嵴隆起,极易形成苔藓样变。牛皮癣的内治法∶以疏风清热、养血润燥为治则。

71.预产期的计算公式∶从末次月经的**天算起,月数加9(大于3的减 3),日数加了(阴历则加14)。

72.产后恶露

红恶露∶暗红色的血性恶露,约持续3~4天干净

浆液性恶露∶后潮变淡红,量由多渐少,约7~10天干净

白恶露∶继后渐为不含血色的白恶露,约2~3(21天)周干净

73.*易导致妇科疾病的外邪是—寒热湿;*易导致妇科疾病的情志是—怒思恐;与女性生理病理*密切的是——肝脾肾。

74.治月经病注意事项∶

一经前勿滥补,经后勿滥攻;

二青春期少年重治肾,生育期中年重治肝,更年期老年重治脾。

三虚补实泻,治虚证月经病多以补肾扶脾养血为主,治实证月经病多以疏肝理气活血为主。

75.月经先后无定期∶月经周期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,连续3个周期以上。本病以月经周期紊乱为特征。病因病机∶主要是肝肾功能失调,冲任功能紊乱,血海蓄溢失常。其病因多为肝郁、肾虚。

76.月经过多∶正常月经量为20~60ml,超过 80ml为月经过多。

77.月经量明显减少,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,其或点滴即净者。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。

78.经期延长∶月经周期正常,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,其或淋沥半月方净(正常3~5天,*长7天)

77.原发性闭经是年逾16岁,虽有第二性征发育但无月经来潮,或年逾14岁,尚无第二性征发育及月经。继发性闭经是指月经来潮后停止3个周期或6个月以上。

78.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,甚至剧痛晕厥,又称 "经行腹痛"。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,指的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,多见于青少年女性。由于盆腔器质性病变引起者称继发性痛经,多见于育龄期妇女。

79.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∶多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。

未破损型多无明显腹痛,或仅有下腹一侧隐痛。

已破损型可有腹痛、阴道不规则出血、晕厥与休克等表现,当输卵管破裂时患者突感下腹—侧撕裂样剧痛,可波及下腹或全腹,有的肩胛部放射性疼痛。

80.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,时出时止,或淋沥不断,而无腰酸、腹痛、小腹下坠者,称为"胎漏",亦称"胞漏"或"漏胎"。妊娠期间出现腰酸、腹痛、小腹下坠,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,称为"胎动不安"。

81.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,为"滑胎",亦称"数堕胎"、 "屡孕屡堕"。

82.产后三病∶病痉,病郁冒,病大便难;产后三冲∶冲心,冲肺,冲胃;产后三急∶呕吐,盗汗,泄泻。

83.根据亡血伤津、元气受损、瘀血内阻、多虚多瘀的特点,本着"勿拘于产后,亦勿忘于产后"的原则,结合病情辨证论治。

84.人工流产适应证∶妊娠 10周内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者;妊娠10周内因某种疾病而不宜继续妊娠者。

85.年龄分期的标准及特点

新生儿期∶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 28天。各种原因损伤胎儿,可导致产伤、室息、硬肿、脐风等疾病。

婴儿期∶从出生后至满1周岁(其中包括新生儿期)。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,容易发生肺系疾病、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。

幼儿期∶从1周岁至满3周岁。容易发生吐泻、疳证等脾系疾病;传染病发病率增高;易于发生中毒、烫伤等意外事故。

学龄前期∶从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(6~7岁)。这一时期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,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,以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。容易发生意外伤害,如溺水、烫伤、坠床、误服药物中毒等,应注意防护。

86.出生时体重约为3kg。小儿体重公式;

≤6个月体重(kg)=出生时体重(kg)+0.7×月龄

7~12个月 体重(kg)=6+0.25×月龄

1岁以上体重(kg)=8+2×年龄

87.身长(高)

敏音网

医学教育网

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。

生后**年身长增长*快,约25cm,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。

第二年增长约10cm。

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(长)增长平稳,每年约7cm。

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公式∶

身高(cm)=75+7×年龄  

88.前囟∶出生时约1.5~2cm,至12~18个月闭合。

后卤∶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,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在生后2~4个月内闭合。

89.乳牙

乳牙出齐20颗∶

生后4~10个月萌出,约在2~2.5岁出齐。

2岁以内乳牙颗数=月龄-(4或6)

恒牙出齐32颗∶

6~7岁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,代之以恒牙。

**一颗恒牙(第三磨牙)一般在 20~30岁时出齐,也有终生不出者。

90.生理特点∶脏腑娇嫩,形气未充——"稚阴稚阳";生机蓬勃,发育迅速——"纯阳",病理特点∶发病容易,传变迅速;脏气清灵,易趋康复。

91.察指纹∶

正常小儿的指纹大多淡紫隐隐在风关以内。

指纹的辨证纲要归纳为"浮沉分表里,红紫辨寒热,淡滞定虚实,三关测轻重"。

92. 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,称为"螳子",有助吮乳,不能挑割。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、碎米大小隆起颗粒,称为"马牙",会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失,不需挑刮。

女婴生后3~5天乳房隆起如蚕豆到鸽蛋大小,可在2~3周后消退,不应处理或挤压。

女婴生后5~7天阴道有少量流血,持续1~3天自止者,是为假月经,一般不必处理。

93.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、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,因与胎禀因素有关,故称"胎黄"或"胎疸"。病机∶主要为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,肝失疏泄,胆汁外溢而致发黄,病久则气滞血瘀而黄疸日深难退。

94.乳蛾为小儿常见肺系疾病,因喉核红肿,形似乳头或蚕蛾,故称乳蛾,溃烂化脓为烂乳蛾,临床以咽痛、喉核红肿,其则溃烂化脓为特征。据病程可分为急乳蛾和慢乳蛾。本病属西医学"扁桃体炎"范畴。常由链球菌感染引起。

95.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,临床以发热、咳嗽、痰壅、气喘。肺部闻及中细湿啰音,X线胸片见炎性阴影为主要表现,重者可见张口抬肩、呼吸困难、面色苍白、口唇青紫等症。

96.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

①心率突然加快,婴儿超过180次/分,幼儿超过160次/分。

②呼吸突然加快,超过60次/分;

③突然发生极度烦躁不安;

④面色明显发绀,皮肤苍白、发灰、发花、发凉,指(趾)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,尿少或无尿;

⑤心音低钝,有奔马律,颈静脉怒张,X线检查示心脏扩大;

⑥肝脏迅速扩大;

⑦颜面、眼睑或下肢水肿。

具有前5项者即可诊断心力衰竭。

97.咳嗽变异性哮喘∶

①咳嗽持续>4周,常在夜间和/或清晨及运动后发作或加重,以于咳为主。

②临床上无感染征象,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。

③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。

④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。

98.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呼吸道感染(包括上呼吸道感染、下呼吸道感染)年发病在一定次数以上者。以感冒、乳蛾、咳嗽、肺炎喘嗽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感染 经久不愈为主要临床特征。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简称"复感儿"。1~3岁的婴幼儿*为常见。

99.鹅口疮是以口腔、舌上蔓生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。因其状如鹅口,故称鹅口疮;因其色白如雪片,故又名"雪口"。

100.小儿口疮,以齿龈、舌体、两颊、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,疼痛流涎,或伴发热为特征。若满口糜烂,色红作痛者,称为口糜;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,称为燕口疮。


责任编辑:wzd

下载医学APP

听医学好课 高效备考

刷金题,记口诀

下载金题库APP

刷好题 强记忆

关注官方公众号

资讯、福利 不错过

上一篇: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证书能同时注册在两个省吗?

下一篇:注意 | 官方发布中医/中西医医师**考试重点!

更多学习平台
  • 官方微信
    官方微信
  • 移动端官网
    移动端官网
  • 腾讯课堂
    腾讯课堂
  • 喜马拉雅音频
    喜马拉雅音频

如何购买
会员功能
积分兑换
退款制度
题库使用指南
课程与图书
精彩专题
在线咨询
意见反馈
支付方式
关于我们
公司介绍
法律声明
关于我们
客服电话:400-606-1615
  • 微信关注

    微信关注

  • 移动官网

    移动官网

  • APP下载

    APP下载

  • 音频听课

    音频听课

Document